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黑龙江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20 11:05:20
 
    为加快推进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发展,优化重点产业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十一五”期间,全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历史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全省十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导支撑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全省十大产业(不含现代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7%,增速高于全省工业2.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新材料、生物产业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新能源装备产业、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在国内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机装备产业形成了以市场换产业的良好发展局面,全省装备制造业正在由大向强转变。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比2005年增长2.75倍和2.67倍;煤化石化产业、矿产经济产业、林产品加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32.6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
    2.协调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2008年以来,全省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十大工程”实施,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和辐射作用增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集中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大项目,已经成为带动全省十大产业集聚发展的龙头。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产业集聚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着力巩固提升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积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向北开发开放的先导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3.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全省拥有发电设备、焊接新技术、燃气轮机、纤维素燃料乙醇、动物用生物制品等9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实验)中心、工程实验室,3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3个。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建1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豆、乳业和马铃薯为国家级联盟),初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十一五”期间,全省突破了一批关系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共获得国家级奖励9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3项(特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6项。产品结构明显改善,1.5万吨水压机、百万千瓦核岛主设备、重型数控机床、大型电站空冷系统、80吨级运煤货车、飞机复合材料、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制药等一批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享誉国内外。
    4.深入推进企业改制与兼并重组,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完成改制3300余户,改制面达到98%以上。重点企业重组和集团化改造取得新进展,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哈量集团、哈轴集团、东轻公司、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鸿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靠大联强,哈药集团、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飞鹤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行业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95户,比2005年增长44.3%。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10户,超十亿元的企业114户,分别比2005年增加4户和74户。本地配套率逐步提高,2010年全省配套型非公有制企业1329户,比2005年增长1倍,配套额增长2倍。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大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企业组织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建设,全省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作为国家最早开发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一是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项目规模小、层次低,能够延长产业链的大项目还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还很少,产业项目投资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型、原字号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发展慢,以资源和市场换产业的战略有待进一步落实。2010年,原油、煤炭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0.5%、8.6%,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仅占全省的7.7%。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全省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其他地区的产业总量小、发展滞后,县域产业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不高。四是专业化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全省各地产业园区布局分散、功能不清、发展缓慢,导致集聚投资、承接项目建设的能力不强,各地产业布局趋同、项目重复建设、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五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有待提高。2010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394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167.1亿元,占全省的29.2%。其中,大中型企业266户,仅占非公有制企业的6.7%。
    (三)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提速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我省的十大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一系列挑战。
    从发展机遇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国际上正在兴起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绿色经济产业变革。“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提出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区布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十大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开局实施的产业项目建设三年决战,将从源头上破解结构性难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全省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从面临挑战看,世界经济将保持缓慢复苏态势,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传统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升级、发展高端产业采取贸易保护等措施,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家加大了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优化布局的力度,我省若不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受通胀压力的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企业流动资金和建设资金趋于紧张。我省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需要迈出新步伐。
    总的看,我省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宝贵的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就能迎来一个发展潜力的释放期,加速产业振兴与崛起。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为引领,以十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以资源和市场换产业战略,促进产业延长链条、合理布局、加速集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特色鲜明、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与加速发展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提高产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力打好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优化结构与加速发展的有机统一。
    2.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完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以资源和市场换产业战略,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市场、土地、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聚。
    3.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园区布局相结合。积极引导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现有园区的优化重组,整合做大专业特色产业园区,科学合理布局,提高园区吸引各方投资、集聚生产要素、承接产业项目的能力。
    4.坚持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相结合。加快改造提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
    5.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相结合。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发挥科技优势,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本省产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经济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十大产业成为引领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现代服务业)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服务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技术进步明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创新能力跻身国内先进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户,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户。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石化煤化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依托“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改造提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十大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黑龙江省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单位遴选公告
下一篇: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