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围绕资源抓产业突出特色上项目
初冬时节,记者深入到依安经济开发区采访,在10.84平方公里工业区里,入驻园区的各家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在依安县大汉窑艺术陶瓷项目工作车间,来自江西景德镇、上海和当地的技师们正在工艺美术陶瓷半成品上刻花、施釉、彩绘,神奇的烧瓷技艺点土成金,粗陶泥塑栩栩如生;在总投资1.1亿元的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这里生产的陶瓷酒瓶、茶具、餐具、工艺品、骨质瓷等特色产品,刚刚走下生产流水线,即将装载到大型运输车辆上,销往全国和省内各地,2016年仅骨质瓷和陶瓷酒瓶年产量就将达到30万件,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700万元。
几年来,依安县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依托资源优势,搞配套、上项目、抓产业,汇智聚力建设经济开发区,筑巢引凤,一批大项目先后入驻投产,开发区规模和效益不断得到提升。
汇智聚力 打造建设开发区
依安经济开发区主任潘岩借用“谁说湿地涝洼塘,富民强县锦绣章,过去南郊荒草地,花香鸟语正芬芳”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从当年涝洼塘到现在的厂房林立,开发区平均垫土1.5米,最深处超过2米,土方使用总量超过450万立方米,仅此一项投入就近亿元。雨季施工困难,他们就从齐齐哈尔运来2厘米厚9米长的钢板给施工机械铺路。建设最紧张时,工地就是会议室,生产车间就是办公室。开发区的道路、排水管网、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6亿多元。
潘岩介绍,依安县十分注重与知名高校、专业院所开展合作,先后与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佛山陶瓷协会等国内数十家高校、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合作,目的就是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经济开发区。为使企业能尽快投产达效,开发区还相继建设了物流园、模具厂、纸箱包装厂、110千伏安变电站等5家配套企业和设施。
面对大量棘手难题,依安县委县政府以“面对面研究问题,手拉手解决难题”的贴心服务,为投资商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我们走南闯北多年,在全国各地建了许多工厂,可就是这里的服务让我们感动,县领导每天都来现场协调,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在依安我们投资更舒心。”百佳居陶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国章感触颇深。
如今,依安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0.84平方公里,厂房林立,一条条生产线相继投入运行,休闲度假区17.16平方公里,启动区3.82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
依托资源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前不久刚刚被评为“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的依安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达230亿吨以上,石英砂储量在250万吨以上。面对长江以北探明储量最大的高岭土资源,依安也曾经走过弯路。过去县里仅有的陶瓷厂仅能生产大缸、坛子,甚至还曾一度被用来垫道砌墙。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摆在依安决策者面前的一道艰难考题。
从2009年开始,依安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分赴广东佛山、福建晋江、江西高安、山东淄博等地,进商会、走协会,“普遍结网,重点捕捞”的招商理念终见成效。2010年10月,与福建客商签署第一家陶瓷建厂协议,黑龙江陶瓷终于实现了实质性突破。2011年,年产量300万平方米步道砖和外墙劈开砖的牧龙王瓷业投入生产,填补了我省陶瓷产业生产空白。随后,以生产中高档内墙砖为主、投资5.5亿元的百佳居陶瓷,投资5亿元的朗盛陶瓷相继入驻建设投产,两家企业13个品牌770余个花色产品已遍及我省全境、吉林、内蒙古等地。目前,开发区已经入驻7家陶瓷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随着开发区承载能力的不断提高,依安正向东北地区的日用工艺陶瓷生产基地、陶瓷艺术创意研发交流中心、陶瓷艺术品交易集散中心全面迈进,不断叫响具有地域特色的“龙瓷”“紫陶”品牌,全力打造“东北瓷都”。
依安县位于世界马铃薯黄金种植区域,发展马铃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12月,他们引进天津海皇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一万吨休闲薯条和薯片加工项目,2015年6月第二条生产线也投入使用。目前,第三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7亿元,实现利税530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的4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以上,依安县马铃薯产业正在逐步做大做强。
而象屿农产的入驻,使得该县多年来的卖粮难得到彻底解决。2013年,投资5亿元的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入驻开发区,企业仓储能力超1000万吨,粮食年交易量达700万吨。2015年企业主营收入实现37亿多元,缴纳税金1.4亿多元。
2014年12月投产的黑龙江鹏程生化有限公司淀粉综合加工工程项目总投资14亿元,项目设计年加工玉米60万吨,生产淀粉4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增值税8000万元,实现利润24213万元,实现农户、企业、财政“三方”共赢。
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快发展
在辽金源瓷业,看到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壶作品,很难想象得出这是出自一个48岁的农民之手。“我免费在职教中心学习三个多月,如今制作紫砂每月能挣到3000多。”太东乡白银杰特别知足。在依安,像他一样的农把式正陆续摆脱靠天吃饭的单一收入模式,日子有了奔头儿。目前,开发区企业带动就业4000多人,平均月工资超2500元,百姓年创收达1.2亿元。
目前,依安经济开发区现已入驻包括陶瓷、食品和生化企业15户,固定资产投入达到36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2015年税金1.25亿元。
一业引得百业兴。开发区15家企业的相继入驻,拉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建设之初,即开通了12台往返于泰安新城至工业园区贯穿县城南北的公交线路,解决了企业工人的通勤问题,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开发区内的企业投产运营,为当地物流、餐饮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全产业谋划打造特色优势,全链条推进引进产业项目,全要素提升营造发展
环境,依安县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发展产业,以产业强县、以产业兴城、以产业育人、以产业富民的新型经济发展之路。(来源:黑龙江日报 李树坤贾广文本报记者姚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