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黑龙江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20 11:02:54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科学合理布局,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的战略决策,抓住了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经过5年的建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十五”末期相比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1.交通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前进至抚远铁路、牡丹江至绥芬河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铁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宾西至成高子铁路等项目已完工。建成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2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5公里;建成农村公路9.2万公里。建成漠河、大庆等4个支线机场,创造了两年建成4个机场的“龙江速度”。建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水运实现航电枢纽零的突破,成功开辟了重大装备跨境江海联运新通道。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开启了交通运输方式向综合性发展的新阶段。到“十一五”末,铁路营业总里程5785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2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万公里。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国省干线总里程的比重达到74.2%,比“十五”末提高39个百分点。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8万公里。机场总数达到9个,位居全国前列,开通国内外航线122条;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873公里,占全国的15%,全省港口泊位170个。油气管道达6143公里,比“十五”末增长5.2倍。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
    2.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经过5年的发展,全省铁路、公路运输持续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民航、管道运输增长较快,水运在大件运输中的补充作用凸显,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民航、管道和水运为辅的综合运输结构。2010年,铁路货运周转量1023.3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13.7%,占货物周转总量的55.5%,平均运距593公里,成为我省中长距离货运的重要力量。公路货运周转量762.4亿吨公里,占货物周转总量的41.4%,比2005年增长2.4倍,平均运距190公里,成为我省中短距离货运的主导力量。管道货运周转量48.4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44.5%。铁路客运量10467万人,比2005年增加2216万人。民用航空客运量851万人,比2005年增长1.7倍。公路客运量36001万人,比2005年减少10807万人。
    3.交通设施布局趋于合理。铁路以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绥佳线、牡佳线、滨北线、齐北线等为骨干,向主要城镇、粮食主产区、重要工矿区、重点产业园区、旅游名胜和边境口岸延伸。除大兴安岭地区、伊春、黑河市外,省会哈尔滨市与全省其他10个市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全省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分别比2005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和79.9个百分点,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开始实施、建成68个县(市、区)客运站、460个乡镇客运站。哈尔滨机场被确定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8个市(地)拥有支线机场。交通运输设施布局明显优化,可以初步满足“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城镇化发展、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需求。
    4.对外运输通道日益完备。我省省际通道已形成中部哈尔滨地区通道,西部齐齐哈尔、大庆地区通道,东部牡丹江地区通道;国际运输通道已形成了哈尔滨至大连、哈尔滨经绥芬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等陆海联运通道和哈尔滨至满洲里、黑河、同江等对俄运输通道。我省对外运输通道已初步形成基本适应不同品类、不同流向、不同流量,多方位、多形式、具有一定功能的省际和国际经贸大通道体系框架。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设施和装备整体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更高要求。二是各种运输方式处于分散、独立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有效衔接,综合交通建设相对滞后。三是交通智能化、运输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偏低,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整体水平不高。四是环境、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
    (二)形势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3年来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骨架和技术装备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交通运输将进入有效整合交通资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GDP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我省综合实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均将有明显提高。客观上需要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能力。
    2.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扩大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有效途径。依托区位优势,我省将继续实施南联北拓战略,全力推进和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加强对日韩经济合作,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合作和交流,重点在加工贸易、矿产开发、服务业外包、旅游业等经贸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打造我国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通过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关键节点、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将能够有效促进扩大对外开放。
    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现实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力推动“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打造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生态屏障。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我省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
    4.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提出2011年至2013年开展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批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等产业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产业发展逐步呈现结构合理化、形态多元化、发展集群化、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在统筹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5.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省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对安全、快捷、高效、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满足货物运输保质、及时送达,旅客购票方便、出行准时、安全顺利、便捷换乘的需要。
    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土地、资金的承载能力逐步下降,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将对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争取国家支持、项目融资、降低投资成本等带来压力。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三)需求预测。
    依据《纲要》各项指标要求,预测“十二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和民航仍将是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随着“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的深入,将使我省客运和货运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铁路将承担绝大部分的中长途客货运输任务;公路仍将在中短途客货运输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航将在长途客运和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货运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水运和管道运输仍将保持补充地位,其运输量及市场份额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经测算,2015年我省客运周转量将达到1100亿人公里,比2010年增长75%;货运周转量将达到3158亿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71%。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集成发展转变,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并重转变,由依赖要素投入向要素投入、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并举转变,由通道建设为主向通道与枢纽建设协调发展转变。合理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加强交通网络衔接,促进运输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考虑,注重衔接。按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空间布局等要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不同层次的运输通道和枢纽,强化枢纽衔接和一体化运输设施配置,提升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益和安全运营水平。
    2.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突出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注重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既要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和财政支付能力,量力而行;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和产业布局,适度超前。
    3.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布局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运输通道和枢纽,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全面提升运输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以及方式内部的有效衔接。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公路“三年决战”和我省与铁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的会谈纪要,分阶段确定实施重点,既要重视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兼顾规划的可行性,按照先易后难、先紧后松的原则安排建设时序,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建改并举,挖掘潜能。在加快新建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现有铁路、公路、机场和客货运站场的改建、扩建,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能,迅速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6.绿色发展,注重节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实现能源、土地、线位、岸线、空域等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鼓励低碳交通。注重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投入产出比例。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相适应,与国家网络布局相衔接,有效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设施完善、外通内畅、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和先导作用明显增强。
    1.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基本建成“两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和主要区域交通干线。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快速铁路里程力争达到800公里以上,复线达到40%;加快哈尔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实现通车里程2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力争突破45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超过1.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4.1万公里。加快机场改扩建、新建和迁建工作,民航机场数量达到14个,优化民用和通用机场布局,提高航空服务覆盖面,通航航线力争达到180条。港口泊位数达到190个以上。
    2.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铁路加快快速铁路建设,实现繁忙干线客货分线,提高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建设煤粮运专线和资源开发及产业园区专用线,扩大铁路覆盖面。公路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县与县之间全部实现国道连接,推进城乡交通网络互连互通,提高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实现乡镇、行政村通畅率100%;加强国防、林区防火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拓展道路通达深度,提高交通保障能力。结合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旅游公路建设。巩固哈尔滨机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地位,在重要经济区域新建一批支线机场,稳步推进通勤机场试点建设,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提升机场保障能力,结合国家低空开放有关政策,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和通用航空建设。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哈尔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快黑龙江、松花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提高通航能力,改善乌苏里江、嫩江等通航条件。
    3.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枢纽布局与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按照便捷换乘和有效衔接的要求,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运营效率,形成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的客货流转换中心。加强以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加强以铁路、公路货运场站及港口和物流园区等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货运枢纽布局和功能。增强枢纽与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降低公路集疏运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功能,改善周边县(市、区)交通节点的服务水平。
4.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扩大铁路覆盖面,提高运输能力和速度,快速铁路覆盖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除大兴安岭地区外,省会与各市间、相邻市间实现公路高速连通、半日通达,高速公路覆盖全省2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地)与重要的县(市)之间实现一级公路连接,县(市)与县(市)之间、县(市)与重要乡镇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建立内覆全省、外联周边、多层次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乡镇、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主要城市及80%以上的县(市、区)、关键经济节点、主要对外开放口岸、重要旅游区均可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进一步扩大通用航空业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以重要产业园区为节点、连接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方式在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一体化运输服务方式,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增强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适应低收入人群和偏远地区运输需求。

上一篇:黑龙江省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单位公开遴选入选单位公告
下一篇: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